学术园地
近年来随着新型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突破及多个临床应用试验的成功,新型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正在为实现血栓性疾病精准防治,有效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发挥重要作用。新型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临床应用正在迅速普及,成为一项常规检测项目。为帮助广大临床医务人员正确解读和合理应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报告指导临床工作。现将我们整理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正确应用经验整理供大家参考。
1、由于血小板表面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受体,各种类型血小板受体的活化均可以导致血小板发动血栓形成;且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阻断不同的血小板受体通路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当根据多个血小板受体功能状况评价患者血小板功能,对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最少应包括AA和ADP两项。只检测一个受体无法全面、真实反映血小板功能状况。
2、由于血小板极容易受到体外因素影响其功能活化,因此,对用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样品需要严格按照规定采集和使用。在阅读血小板功能检测报告时,不能单看最大聚集率(MAR%)或其它血小板功能指标,还必须同时关注样本同步检测的原始血小板数量(PLT-0)、原始血小板平均体积(MPV-0)等指标,这些检测结果越接近患者样本的真实值,报告中MAR%所反映样本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越真实可信,反之则提示样本可能在检测前已发生活化、聚集等情况。当发生这样情况时报告所提供的血小板功能水平值很可能不是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真实情况。所以在阅读血小板功能检测报告时,原始血小板数量和平均体积等指标对于准确判断血小板功能真实状况具有重要价值,千万不可忽视。
3、针对不同的人群,血小板功能的控制水平应有所不同
对高血栓风险者,如冠心病PCI术后、缺血性卒中治疗期患者等,这类人群的AA、ADP功能水平最好都控制在大致≤35%范围,而对于低血栓风险或同时具有血栓及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提高血小板功能水平。
4、一次检测并不能预测患者长久的血小板功能水平状态
由于血小板的寿命约为7~14天,而且多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体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改变,因此对于有较高血栓风险及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建议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血小板功能以确定用药是否安全、有效。调整用药一般3-7天后应再检测,紧急情况下可以在用药24小时后检测,或根据所应用药物说明书设计检测时间。
5、由于血液血栓及止血功能是由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共同构成,所以在检测血小板功能时,应当同时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6、注意患者检测前后用药情况及改变,有效管理好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水平
由于多种药物及中药、保健品(三七、人参、丹参、银杏叶)等都可影响血小板功能水平。因此检测时应注意了解患者的用药习惯或计划,向患者介绍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及保健品知识,并说明保持检测前后用药(保健品等)习惯不改变的重要性。
7、选择准确稳定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和设备。目前血小板功能检测设备方法众多,原理各不相同。选择经临床实践确认可靠的仪器方法,是做好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重要条件。
按照上述建议应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就可以有效指导临床血栓防治,提高防治水平,避免以往常见的错误。
欢迎关注英诺华医疗及英诺华健康微信公众号,也欢迎来电来函交流。
联系电话:400-678-1999(30线) 联系邮箱:health@sinnowa.com
2017年12月13日